通病1:
墙面抹灰层空鼓裂缝和烂根
原因:
1、养护液未脱落,基层处理不好,清扫不干净。
2、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砂浆配合比不当。
3、一次抹过厚,抹灰各层间歇的时间过短。
4、不同材料的基层,交接处抹灰干缩不一。
5、墙面浇水湿润不够,砂浆抹后浆中的水分易于被吸收,影响粘结力。
6、门窗边塞缝不严密,预埋木砖间距太大,或埋设不牢,加之门窗扇经常开启振动。
7、夏季施工砂浆失水过快,或抹灰后没有适当的浇水养护。
8、抹灰层未一次到底,造成烂根。
办法:
1、抹灰前认真做好基层处理:
①不同基层材料相接处,应满钉金属网,两边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②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脚手架孔眼填堵严实,墙表面凸出部分要事先剔平刷净。
③对加气混凝土基层,要求满挂钢丝网、拉毛,以增加粘结作用,减少砂浆的收缩应力,不得在素水泥浆风干后再抹灰,否则形成隔离层,不利于基层的粘结。
④对混凝土基层,应在基面剔平修补后,用1:1水泥砂浆内掺用水量20﹪的TG胶均匀扫毛一遍,终凝后浇水养护,直至水泥砂浆疙瘩全部粘满混凝土光面上,并有较高的强度(用手掰不动)为止。
2、基层墙面在抹灰施工前应浇水,要浇透浇匀,保证浇水深度入墙8~10MM,砖墙要提前一天浇水两遍以上,加气混凝土墙吸水的速度先快后慢,吸水慢而延续的时间长,应增加浇水的遍数,使抹灰层有较好的凝结硬化条件,不致于在砂浆硬化的过程中水分被加气混凝土吸走。
3、采取措施使抹灰砂浆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一定的粘结强度。
①掺加石灰膏或塑化剂,提高砂浆的保水性。
②掺入乳胶、TG胶等提高粘结力。
4、底层与中层的砂浆配合比应基本相同,以免在层间产生较强的收缩应力。
5、门窗框边要认真的塞缝,要采取措施保证与墙体的连接牢固,加强成品保护,施工中不碰撞门窗。
6、分层抹灰的不能超过规定的厚度,凡大于9MM的分层厚度均应分层抹灰,分遍成活。
7、抹灰层在凝结硬化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剔凿。保证抹灰层增长到足够的强度。
8、内墙面抹灰要一次到底,避免烂根。
通病2:
雨水污染外墙面
原因:
在窗台、阳台、压顶、腰线等部位没有做好流水坡度和滴水线,易发生雨水顺墙流淌,污染外墙饰面,甚至造成墙体渗漏。
办法:
1、在墙面突出的部位(阳台、窗台、压顶、腰线等)抹灰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流水坡度和滴水线。
2、外墙窗台抹灰前,窗框的下缝隙必须用水泥砂浆填实,防止雨水渗漏;抹灰面应不低于窗框10mm,窗框与窗台的交接处必须做好流水坡度。
通病3 :
窗台、阳台、雨蓬等抹灰饰面水平和垂直方向不一致
原因:
1、在结构施工中质量偏差过大,抹灰时不易纠正。
2、抹灰时未拉水平和垂直通线,施工误差较大。
办法:
1、在施工中现浇混凝土和构件的安装都必须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拉通线,找平找直,减少结构施工的误差。
2、安装窗框前应根据窗口间距找出各窗口的中心线和窗台的水平通线,按照中心线和水平通线立窗框。
3、抹灰前应在阳台、阳台分户隔墙板、雨蓬、柱垛、窗台等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拉通线找平找正,每步架起灰饼,再抹灰。
通病4:
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爆灰、开花
原因:
1、抹完罩面灰后,压光工作跟得太紧,灰浆没有吸水,压光后产生起泡现象,其中混凝土墙面和顶板抹灰中应引起重视。
2、底灰过分干燥,抹罩面灰后,水分很快被底灰吸走,压光时容易出现抹纹和漏压。
3、灰膏熟化的时间不够,抹灰后遇水和潮湿空气,灰层内的生石灰颗粒会继续进行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层表面爆灰,出现开花。
办法:
1、施工中应掌握压光的时机。
2、施工中应将基层浇水湿润。
3、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验收。
通病5:
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原因及办法:
1、抹灰前应认真挂线,做灰饼和冲筋,使冲筋交圈,阴阳角也要冲筋、顺杠、找规矩。
2、分层抹灰时,中层必须找平,为罩面质量提供条件。
3、施工过程中用方尺及托线板检查阴阳角,发现问题及时返工。
4、阴阳角的砂浆稠度要小,要用阴阳角抹子上下抽平,尽量多压几遍。
通病6:
管道背后抹灰不平、不光
原因及办法:
管道过墙应按照规定埋设套管,凡管道设备的部位安装之前应提前抹灰,并清扫干净,槽、垛按照尺寸吊直、找平、压光,收边整齐,不甩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