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直接影响
首先,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快速地识别环境的冷热状况,但他们不能清楚地感知空气湿度的水平,也就是说,人体对空气湿度变化的感知是延迟的,不能立即给出反馈。实验表明,当温度适中时,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明显。然而,由于湿度主要影响人体的热代谢和水盐代谢,当温度较高或较低时,其波动对人体的热平衡和温暖感非常重要。
例如,当温度为15.5℃时,即使相对湿度波动为50%,对人体的影响仅为温度变化为1℃。当温度为21-27℃时,如果相对湿度波动为50%,则人体的散热量会有显著差异。当相对湿度超过80%时,人体会感到闷热和不舒服,因为高温和高湿度会影响人体汗液的蒸发,身体的热平衡会受损。
随着气温的升高,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明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暑。根据统计,当相对湿度达到30%时,中暑的温度为40℃。当湿度达到50%时,中暑的温度为38℃。当相对湿度达到80%时,温度为31℃也可能导致中暑。
另外,风湿、关节炎、腰腿痛等相对湿度过高容易影响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此外,研究表明,高湿度空气会对人体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空气相对湿度对人体的间接影响
高湿度的室内空气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外,而且会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当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确定时,降低温度或相对湿度,人们对空气质量感觉更好,也就是说,人们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与空气焓(综合温度和湿度的能量单位)直接相关。
以甲醛为例,研究表明,当相对湿度超过50%时,胶合板释放的甲醛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与对数曲线有关。当相对湿度超过50%时,醛浓度显著增加。
因此,对于新装修的房屋,可以通过增加房间的相对湿度和增大通风量,有效地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
此外,较高的相对湿度也会导致大量的生物污染物繁殖,进一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日本住宅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微生物中霉菌繁殖的相对湿度为75%-95%。相对湿度越高,霉菌繁殖率越高。如果超过80%,其快速繁殖将加速。相关实验表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通过控制相对湿度小于60%来有效控制。
总之,潮湿的室内空气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非常有限。另一方面,考虑到相对湿度对室内化学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应选择40%~60%的相对湿度控制范围,这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因此,当我们最近在家时,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打开窗户的次数或使用空调除湿来避免室内空气的高相对湿度。